找到相关内容339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空海学术中的曼荼罗思想

    曼荼罗的内容,可作参考。  [4]全称为《虚空藏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闻持法》,为善无畏翻译的密教经典,此法被认为有满足诸愿,增强记忆力的功德。在奈良时代已传入日本,现为正仓院所藏文书里,即可见此经。尤为...

    王益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4365466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2)

    论藏属慧学。藏文《甘珠》(甘珠尔)即是依律经论编次,正表戒定慧三学之顺次。所谓十二部经者,是从文义体裁而分为十二部类:   [1]修多罗,此云契经,即长行经文;   [2]重颂或应颂经,即重宣长行经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965660.html
  • 峭壁上的文化瑰宝 “摩崖石刻遍大伾”

    手上已是鲜血淋漓。  班朝忠太爱这些石刻了,他已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心肝宝贝,任凭自己伤着,也不愿损坏了它们。  班朝忠让我看的巴思巴文字,是忽必烈命国师巴思巴根据藏文字母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,始创于...

    李红军 王冰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3266146.html
  • 漫说中国佛教的弥勒上生信仰

    ,它的署名即是弥勒。以弥勒名义的汉译论著,还有《辩中边论颂》等,藏文中更多。无著,世亲的著作极多,前者着重确定本派的思想论纲,后者则加以铺展和发挥,尤其是用本派的观点对影响很大的一批大乘佛经,重新解释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0466382.html
  • 巨赞法师“新佛教运动”思想述评

    契机的融摄汇通。二是“文系融贯”,即把巴利文系佛教、汉文系佛教、藏文系佛教乃至欧美系佛教,加以融摄贯通,鎔铸成综合性的佛学体系,作为弘扬世界佛学的工具,在时代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3566490.html
  • 六门教授习定论

    极有关於学说。今孜奘译及梵藏文,此名皆作“如理作意”,而净师谓应作“寂因”,果何所据云然耶?勘“如理” 一词,梵文作育尼奢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4.html
  • 论黄教在卫拉特中的勃兴

    准确无误地理解佛理,达到弘法的目的,就必须从翻译有关的佛教著作入手,包括经典(经、律、论)、佛传故事、因缘故事与名僧传记等。以此之故,从1650年至1662年,他与其弟子历时12年,用托忒文翻译藏文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1266792.html
  • 南诏大理国佛教新资料初探

    昆明,藏云南省历史研究所资料室。1993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合并各所资料室,转归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收藏,但直到2000年11月编《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古籍、特藏文献目录》时才与其他原凤仪北汤天藏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3166927.html
  • 以《宗镜录》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

    传扬于中土的唯识学,今学则指唐代玄奘所传之唯识学。印度佛学中,唯识学三大论师:弥勒、无著、世亲所论,或确有共同处,亦当有所不同与发展。然由于印度原典文字不全存,故仅靠汉、藏文本已难于搞清其面目。因此,...

    杨维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2867027.html
  • 生圆次第(1)

    胎儿才能慢慢形成,而在那一刻,我们也才有所谓的“生命”。当命气进入时,我们才有了生命的迹象,而当命气离开时,生命就终止了。因此我们最根本的气就是命气,藏文称为“搜龙”。命气的种子字是“阿”,代表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067763.html